近年來,龍巖市采取生態保護、系統修復、綜合治理、機制創新等舉措,拓寬廢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新路徑。截至目前,該市已創建*綠色礦山8個、省級6個,成功打造上杭紫金山*礦山公園、新羅紫金山體育公園生態新城典范等一批*、省級試點示范項目,成功申報閩江、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等6個治理項目,累計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9000多畝。
——注重頂層設計,推進科學治理。組織修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,提出全市廢棄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整體設計方案,實施廢棄礦山綜合治理、小流域治理等生態環保項目,融入特色產業,構建多元化治理模式,實現生態保護修復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結合。
——堅持分類治理,提升治理效能。采取實施地災工程治理、植被恢復等方式,對采空區進行填充加固,逐漸變為地勢平穩的建設用地;實施坡面整治等工程治理,成功探索菌草種植技術;采取開發旅游資源項目的模式,開展礦山開采遺跡資源治理,將荒山、排渣場等改造為植物園和礦山地質公園。
——強化項目帶動,推動綠色發展。堅持項目為王,從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的系統性、整體性出發,對照中央、省級方針政策按圖索驥,通過整體打包策劃治理工程項目方式,做好項目策劃生成和跟蹤推進,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,全面系統治理廢棄礦山。
——引導市場運作,轉化生態價值。采取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、統一規劃、分步實施的方式,圍繞生態修復和片區開發,審慎評估項目開發潛能,深挖生態價值,提升片區品質,解決廢棄礦山治理成本高、融資難等問題。